安徽池州PPP项目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主体工程相继
多举措控制污染 整治黑臭水体
记者了解到,池州市中心城区内水体水质总体较佳,但由于城市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及水生态系统不完善等原因严重影响主城区内各河流湖泊水质,恶化了主城区,污水直排、雨污混流、农业种植、生活垃圾沿河抛洒等都导致了一个个黑臭水体的产生。
池州市水环境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工程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池州市共计10个黑臭水体,池州市水环境PPP项目承接6个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项目针对不同黑臭水体进行整治方案设计,使黑臭水体经过整治后达到水体不黑不臭,无黑苔,无富营养化及大规模蓝绿藻爆发,提高水体透明度;构建健康、完善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使其长久保持稳定水质;提升水体景观质量,改善水体周边景观环境。”
据悉,该公司对此次黑臭水体整治采用控制外源污染,清理内源污染,修复河岸生态,改善水体动力的综合方案,具体包括控源截污工程、内源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以及水动力提升工程。
主体工程相继完工 后续工作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红河、赵圩、观湖、南湖、平天湖排涝沟主体工程均已完工,中心沟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全部完成,确保完成省住建厅年底消除黑臭水体任务要求。12月18日,在红河黑臭水体整治现场,记者看到红河驳岸结构施工全部完成,生态护坡基础已经呈现,驳岸挺水植物种植完成,偶尔有居民从新修的栈道走过。
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红河靠近华府骏苑小区和新城明珠小区南侧,黑臭水体长度1.3公里,整个工程于2017年3月20日开工,主要包括底泥清淤、护岸护坡建设、水生态系统构建、人行栈道和配套景观工程等。现在,主体工程已完工。接下来陆续进行东、西段护坡草坪种植;防汛通道沥青面层施工;人行栈道防腐木及栏杆安装等工作。”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白洋河、昭明大道与建设西路之间的赵圩,清淤、驳岸、潜流湿地等分部工程已完成,潜流湿地区域草皮铺设完整,几名工人正在进行人工林种植。
据了解,赵圩西侧为白洋河堤防,水域面积宽阔,约9.6公顷,整治前,岸线较为杂乱,曾是重度黑臭水体。经过污水口封堵、初期雨水调蓄、底泥清淤、岸带修复、水体边坡改造等整治后,前置塘、调节塘等分布明确,岸线整齐,一切显得井然有序。
水系贯通 给死水注入“活力”
据悉,城区水体均承担一定的排涝功能,但由于城市建设等原因造成主城区内水体连通性差,不能发挥水体的排涝及调蓄作用,尤其是旱季,各主要河道水体流速不高,水体“活力”较低,进而影响水质提升与水环境、水生态综合质量提升。此次黑臭水体整治最终将使这几大水系互相融汇贯通,实现枯水期、丰水期、排涝期相互给水,达到死水变活水的效果。
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为了解决长期以来红河、中心沟、平天湖排涝沟、九华山大道沟水质较差的问题,池州市水环境PPP项目在秋浦东路新建生态沟渠,联通中心沟、九华山大道沟与平天湖排涝沟,中心沟作为输水通道,将尾水湿地的出水输送至其他水体,保持枯水期生态流量,为其他水体提供水动力,并在红河靠近湿地一侧设泵站,将红河水引至尾水湿地进行处理,为红河的水质提供保障。”
正常工况下,清溪污水处理厂尾水进入尾水湿地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出水进入中心沟,中心沟作为输送通道为九华山大道沟、平天湖排涝沟、红河等水体补水。而排涝期时,清溪污水处理厂尾水不再进入尾水生态处理工程进行处理,同时中心沟靠近红河的闸门开启,西南部水系的涝水通过中心沟和九华山大道沟流入红河,缓解区域洪涝压力,其余洪涝水通过新建秋浦东路沟最后排入平天湖排涝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排涝压力。
此外,为改善南湖水质,防止整治后死水一潭的现象出现,本次黑臭水体整治设计在生态修复后,设置南湖循环泵站,使南湖内水体流动起来,实现与秀春河(平天湖)的水体交换,持久改善南湖水质。
原标题:池州主城区6处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主体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