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苏州溶剂厂土壤污染修复项目
筛选修复技术 优化修复路线
苏化一期项目占地面积约46000m2。2012年4月起,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受土地储备中心的委托先后对该地块进行了污染状况的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估。调查结果显示,场地内的污染物主要为苯、氯苯、石油烃等污染,最大超标81.8倍,污染深度达-18m,污染面积约18000m2,污染土壤量约280000m3。
为了筛选修复技术、优化修复工艺路线,土地储备中心于2013年9月进行了中试招标,从17家单位中优选出3家单位进行现场中试。在中试的基础上,由中国科技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根据中试的结果,对修复技术方案进行筛选、比较和制定,最终选定了速度快、污染物去除彻底、二次污染小的作为主要治理技术。整个场地的规划用途还没确定,鉴于场地北面的安置房已建成,经国内权威专家的反复研究论证,修复目标采用最为严格的居住用地标准作为修复治理目标,即修复后土壤中的苯浓度低于目标值0.15mg/kg、氯苯浓度低于2.0mg/kg,地下水中苯浓度低于0.1mg/L。土地储备中心于2016年4月对一期项目进行了招标,14家单位参与了竞标,最终高能环境成功中标这一项目的修复治理工作,中标价为2.58亿元,并采用原位电加热热脱附技术。
组织科研攻关 研发修复设备
2016年6月,修复实施单位高能环境组建了一支由50个人组成的经验丰富的项目实施和管理团队。项目实施团队自组建以来,已按计划成功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工作,即项目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建设阶段和项目运行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进行污染状况的复核,建立精准的污染场地模型。该场地的调查到修复治理实施间隔有近两年的时间,为了精确掌握间隔期的污染迁移状况,就需要精确掌握污染状况为准确设计加热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2016年7月,高能环境对场地进行了进一步的污染状况复查工作,复查工作中使用了先进的调查设备,并采集了432个土壤样品和82个地下水样品送至第三方权威实验室进行了检测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对场地进行了污染模型的建立,为加热井、温度监测井和监测井的分布设置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2、运用外方大数据及技术优势,对治理过程进行全方位模拟,完成修复方案设计。为安全稳妥的推进项目治理顺利实施,高能环境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原位电加热的热脱附核心技术工艺和装备;同该领域内全球领先的美国TRS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将这一项目采用的原位电加热的热脱附技术成功引进中国,并全部实现设备的国产化。在这一项目中,将美国TRS公司作为技术支持单位,根据污染调查及复核数据,结合国内环保和电力政策,由美国TRS公司的专家带领高能环境的技术团队成功完成项目的整体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外方多年积累的大数据优势,对治理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并在整个设备阶段,外方五名专家全方位参与。
3、成功自主研发出更优质、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核心设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高能环境的技术团队在引进的国外核心设备的基础上追求卓越,经过研发设计,于2017年初开发出自控化程度更高、控压范围更广、更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分配和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项目区域内最难处理的原中试区域(污染浓度高、污染深度深、污受过人为巨大的扰动),治理效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该电力控制和分配系统,适用国内用电政策,可以无障碍应用于国内任何地区。
4、国内顶尖行业专家全方位技术指导,确保修复治理方案设计最优化。为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项目自启动实施以来,高能环境先后组织了国内顶尖的行业专家,这些专家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机构,从修复技术工艺到二次污染控制等方面,对修复治理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论证并提出优化性建议,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二)项目建设阶段
1、 用时3个月顺利完成600余口电极井建设,电极井通电率100%。项目管理团队精益求精,弥补了国内电极井建设经验不足,用时三个月完成600余口电极井的建设。先后解决了五种电极井专用填料选型、地下特种电缆易损等问题。在国内首次提出将改性氟塑料用于电缆绝缘外皮,成功解决电缆在地下高温、高压和易腐蚀环境中易损等难题,电极井通电率100%,超越外方平均99%的通电率水平。
2、自主开发三重保险的覆盖层,杜绝污染物逸散。为避免污染蒸汽逸散,造成治理现场异味,高能环境将柔性防渗与刚性防渗相结合,在加热治理区表面自下而上依次建设柔性防渗层、等电位层和硬性防渗层,主要用于强化汽提效果、保证
原标题:科技创新 绿色修复 ——苏州溶剂厂土壤污染修复项目实现多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