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一个PPP项目历经17年仍难产 北京水十厂
11月13日,央视《朝闻天下》报道,原本定于今年3月竣工的北京第十水厂,95%的主体设施已完工,但因为水迟迟无法引过来,导致20亿的资产在晒太阳。
负责该项目的安菱水务总经理张恒利说:“现在的原因主要是无法铺设管道,不能引南水北调的水,总共就2.67公里的路,包括北京市政府秘书长、朝阳区长在内的多位政府领导进行了协调,但水就是进不了厂。本来甲方负责清理地面,我们去施工,现在无法解决。”
北京第十水厂,作为一个经典的PPP项目,曾被媒体广泛报道,在国际PPP史上也很有影响,因为这是一个1998年立项,历时十七年都无法落地的项目。而这个项目之所以这么难,基本上遇到了PPP项目可能会遇到的所有麻烦。
水源地供需倒挂、政府中途萌生退意、外资伙伴突然出局、土地价格一路飙涨……北京第十供水项目几乎一个不落地都遭遇了,并成为当时亚洲地区唯一经常被全球媒体跟踪的热点头条。如张恒利所说:“很多雨点打到我们身上。”
不确定性还有政策层面,2002年这个水厂原本是用作划拨用地,但2008年国土部出台法律划拨也得招拍挂,这块地无奈就改成了出让。正是因为一个法律的分歧,导致项目没法拿到土地证,系列工作耽误。
项目无法运营,社会资本要承担运营费,股东的回报也不能保障。一个北京市政府高度关注的项目,一个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项目17年仍难产,考验的不仅是社会资本本身,更是当前国家主推的PPP模式。
张恒利已在这个项目前后奔波了七年,人生有多少个七年,人生可以作多少个PPP项目,最为关键的是这个PPP项目何时运营起来仍是未知。张恒利回答央视有没有信心再作一个PPP时所说:“像这样不搞了,太累了。”
这个项目究竟怎么了,请看PPP头条为你整理的十厂从立项到现在的时间进程表:
1998年,北京第十水厂正式立项,BOT建设模式,其占地面积约180亩,总投资23亿元,设计处理能力为每日50万吨,主要为朝阳CBD、通州新城等北京东部地区供水。
1999年,项目开始咨询方案设计、招标等,30多家企业报名,最终共5家联合体共12家公司进入最终程序,包括日本三菱和英国安格利安的联合体、法国苏伊士和香港新世界的联合、英国泰晤士和日本三井的联合体,法国威立雅,以及意大利的一家水务公司。
2002年,经过多轮的竞标,最终由安菱联合体拿下项目,4月28日,项目特许经营协议草签,BOT模式初具雏形。但此时整个北京水务市场供需开始倒挂,主要原因是2000年8月北京市颁布《北京市三、四环路内工业企业搬迁实施方案》,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并于2002年颁布《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大量企业外迁,用水量下降,当时预计到2004年北京实际用水量将降到230万吨/天,而当时供水能力已达到300万吨/天。
2004年,在用水量下降、水源地密云水库枯竭、北京首都机场占用十厂建设用地等因素下,安菱联合体于当年7月正式要求终止项目,并向政府索要2000万美元的违约款。
2005年,北京市政府决定继续实施该项目,并同意外方退出,决定由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美国咨询公司——金州控股集团组成联合体(下称北控-金州联合体),对项目进行重组。
2006年,当年12月,北控-金州联合体接手水十厂项目。次年8月,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主动加入水十厂项目。北控、金州和自来水集团分别占股33.875%、33.125%、33%。金州正是安菱联合体的顾问和水十厂项目总承包商。原先供职金州的张恒利接手水十厂项目建设。
2007年,北京楼市暴涨带动土地飙升,十厂所在地原本按划拨形式规划为市政用地的,征地费用也只有3200万美元。由于项目未能如期开工包括征地、拆迁费用在内,这块地的成本已经涨到八九亿元人民币。北京市政府补偿了金州2亿元人民币。
2008年,国土部出台新规,要求外商合资企业在中国的用地要通过转让的方式。而项目方认为,水十厂采用BOT模式,建的是市政设施最终要无偿转移给政府,用地应按照市政项目性质采用划拨形式,然并卵,项目涉及的一系列证件和手续都要重新办理。
2012年11月23日,北京市第十水厂A厂项目举行盛大的开工仪式,北京市副市长夏占义、北京市28家委办局单位、朝阳区的领导参加了开工仪式。预计2014年底建成通水,主要对北京东部城区进行供水,其中包括CBD、东坝、垡头、定福庄、通州、亦庄等区域。
又一个然并卵,时间已进入到2015年末,水厂依然在晒太阳,是雾霾。
其中最大的原因,据说是,水源改为南水北调来水后,输水管道也改了路径——水十厂源水输水管道起点为东五环南水北调东干渠与幺家店路相交处,沿幺家店路向东敷设至净水厂。这一输水管道所经区域有一起征地纠纷,与项目无关的征地遗留问题硬是“沾上”了水厂,管道开工却“卡住”了,水进不来,项目继续搁置着吧。